0
登录后你可以
  • 下载海量资料
  • 学习在线课程
  • 观看技术视频
  • 写文章/发帖/加入社区
会员中心
创作中心
发布
  • 发文章

  • 发资料

  • 发帖

  • 提问

  • 发视频

创作活动
CMC693PR144-L

CMC693PR144-L

  • 厂商:

    SUPCONMICROELECTRONICS(中控微)

  • 封装:

    LQFP144_20x20mm

  • 描述:

    芯片 CPU主频:10~400Mhz(典型值200Mhz) 片内SRAM:256 KBytes 片内Flash:2MBytes GPIO口:84个(可复用) 封装形式:LQFP 144

  • 数据手册
  • 价格&库存
CMC693PR144-L 数据手册
CMC693PR144-L 芯片 数据手册 宁波中控微电子有限公司 声 明  严禁转载本手册的部分或全部内容。  在不经预告和联系的情况下,本手册的内容有可能发生变更,请谅解。  本手册所记载的内容,不排除有误记或遗漏的可能性。如对本手册内容有疑问, 请与我公司联系。 目录 1 简介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1 1.1 概述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1 1.2 典型特性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 1.3 芯片结构图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 2 管脚信息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2 2.1 管脚分布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2 2.2 管脚总表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3 3 功能描述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7 3.1 系统时钟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7 3.2 工作模式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7 3.3 芯片复位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8 3.4 看门狗 WDT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8 3.5 片内 FLASH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8 3.6 通用定时器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9 3.7 JTAG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9 3.8 通用输入输出 GPIO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9 3.9 脉冲输入输出 PIPO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10 3.10 通信接口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0 3.10.1 UART 串行通信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10 3.10.2 I2C 通信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11 3.10.3 SPI 通信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11 3.10.4 CAN 通信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12 3.10.5 以太网通信 MAC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12 3.11 逻辑控制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3 4 电气特性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13 4.1 4.2 4.3 4.4 引脚电气特性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13 供电电路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14 复位电路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14 晶振电路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14 5 物理尺寸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16 6 资料版本说明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17 i CMC693PR144-L 芯片数据手册 1 简介 1.1 概述 CMC693PR144-L 是将组态处理、程序存储、信号输入输出、控制算法、通讯接口等全 部集成在一个芯片中的产品,实现的主要功能可以简述为:片内逻辑控制,程序处理及调度 管理,数字量信号处理,多种数据接口通信。使用芯片的组态软件进行逻辑控制程序的编 程,将编写的程序下载到芯片的片内存储器中。根据用户的程序,对输入的各种信号(包 括从通信接口传入的信号)进行处理运算,并进行相应的信号输出。 逻辑控制主要包括对上层用户编写并经过编译的逻辑控制程序(如梯形图、IL、ST 等) 进行执行处理。数字量处理主要包括开关信号、频率信号处理,脉冲信号输入输出,PWM 输出,正交编码器输入等。 芯片集成了 Flash、SRAM、通用定时器、PLL 等功能,以及以太网 MAC、UART、CAN、 SPI、I2C 等多种通信接口。 1.2 典型特性 芯片典型特性信息见下表 1-1 典型特性: 表 1-1 典型特性 参数项 特性值 CPU 主频 10~400Mhz(典型值 200Mhz) 数据位宽 32bit 片内 SRAM 256 KBytes 片内 Flash 2MBytes 定时器 4个 通信接口 UART CAN 2 2 SPI 2 (1 主 1 从) I2C 1 2 以太网(MAC) GPIO 口 84 个(可复用) I/O 口输出高电平驱动能力 9.8~35mA/3.3V 工作电压 IO 供电电压 3.3V(±10%) 内核供电电压 1.2V(±10%) 工作温度 -40~85℃ 外部时钟信号输入 有源晶振,2~15MHz 片内系统时钟 可通过 PLL 配置 封装形式 LQFP 144 芯片尺寸 20×20×1.4mm 1.3 芯片结构图 芯片由内部总线和功能模块组成。内部总线包括片内高速总线和片内低速总线,功能 模块包括公共资源、控制运算、通信接口和数字量处理几大部分,其中公共资源包括中断 控制、外部中断、定时器、实时钟、看门狗、DMA 控制器等,控制运算包括系统管理、逻 1 CMC693PR144-L 芯片数据手册 辑控制,数字量处理包括脉冲输入输出和通用 IO 等,通信接口包括 SPI、I2C、CAN、UART、 以太网 MAC 等,各功能模块根据各自的性能和带宽需求,分别挂接在相应的总线上。芯片 系统结构如图 1-1 所示。 图 1-1 芯片系统结构图 2 管脚信息 2.1 管脚分布 芯片共有 144 个管脚,1 号管脚位于芯片下方最左侧,管脚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排序。 管脚分布详见下图 2-1。 2 CMC693PR144-L 芯片数据手册 图 2-1 芯片管脚分布图 2.2 管脚总表 芯片的管脚除了电源管脚和部分特殊管脚外,其余 I/O 管脚均可配置为 GPIO,管脚号、 管脚名称及默认复用功能等信息详见表 2-1: 表 2-1 芯片管脚总表 管脚号 类型 管脚名称 默认复用功能 1 I/O GPIO0_B[13] / MRXD1[0] MAC1数据接收0 2 I/O GPIO0_B[14] / MRXD1[1] MAC1数据接收1 3 I/O GPIO1_A[14] / MRXDV1 MAC1数据接收使能 4 I/O GPIO0_B[15] / MCLK1 MAC1 RMII 时钟输入 5 VCC0 VDDIO IO 电源[2] 6 GND VSS 地[3] 7 VCC1 VDDCORE 内核电源[1] 8 I/O GPIO1_A[15] / MDC1 MAC1数据管理时钟 9 I/O GPIO1_A[16] / MTXD1[0] MAC1数据发送0 10 I/O GPIO1_A[17] / MTXD1[1] MAC1数据发送1 11 I/O GPIO1_A[18] / MTXEN1 MAC1数据发送使能 3 CMC693PR144-L 芯片数据手册 管脚号 类型 管脚名称 默认复用功能 12 I/O GPIO1_A[19] / MDATA1 MAC1管理数据 13 VCC0 VDDIO IO 电源 14 GND VSS 地 15 VCC1 VDDCORE 内核电源 16 I/O GPIO0_A[2] / IRQ2 外部中断2 17 I/O GPIO0_A[3] / IRQ3 外部中断3 18 I/O GPIO1_A[31] GPIO 19 I/O GPIO0_B[9] GPIO 20 I/O GPIO0_B[10] GPIO 21 VCC0 VDDIO IO 电源 22 GND VSS 地 23 VCC1 VDDCORE 内核电源 24 I/O GPIO0_B[11] GPIO 25 I/O GPIO0_B[12] GPIO 26 I/O GPIO1_B[17] GPIO 27 I/O GPIO1_B[16] GPIO 28 I/O GPIO1_A[20] GPIO 29 I/O GPIO1_A[21] GPIO 30 VCC0 VDDIO IO 电源 31 GND VSS 地 32 VCC1 VDDCORE 内核电源 33 I/O GPIO1_A[22] GPIO 34 I/O GPIO1_A[23] GPIO 35 I/O GPIO1_B[19] GPIO 36 I/O GPIO1_B[18] GPIO 37 I/O GPIO1_A[24] GPIO 38 I/O GPIO1_A[25] GPIO 39 I/O GPIO1_A[26] GPIO 40 I/O GPIO1_A[27] GPIO 41 VCC0 VDDIO IO 电源 42 GND VSS 地 43 VCC1 VDDCORE 内核电源 44 I/O GPIO1_B[21] GPIO 45 I/O GPIO1_B[20] GPIO 46 I/O GPIO1_A[6] GPIO 47 I/O GPIO1_A[7] GPIO 48 I/O GPIO1_A[8] GPIO 49 VCC0 VDDIO IO 电源 50 GND VSS 地 51 VCC1 VDDCORE 内核电源 52 I/O GPIO1_A[9] GPIO 53 I/O GPIO1_A[5] GPIO 54 I/O GPIO1_A[4] GPIO 55 I/O GPIO1_A[30] GPIO 56 I/O GPIO1_A[29] GPIO 57 VCC0 VDDIO IO 电源 4 CMC693PR144-L 芯片数据手册 管脚号 类型 管脚名称 默认复用功能 58 GND VSS 地 59 VCC1 VDDCORE 内核电源 60 I/O GPIO1_A[28] GPIO 61 I/O GPIO1_A[2] / UART1_ RXD UART1数据输入 62 I/O GPIO1_A[3] / UART1_ TXD UART1数据输出 63 I/O GPIO1_B[22] / SPIS_RXD SPI 从接口数据输入 64 I/O GPIO1_B[23] / SPIS_TXD SPI 从接口数据输出 65 I/O GPIO1_B[7] / SPIS_SCLK SPI 从接口串行时钟 66 VCC0 VDDIO IO 电源 67 GND VSS 地 68 VCC1 VDDCORE 内核电源 69 I/O GPIO1_A[1] / SPIS_CS SPI 从接口串行时钟 70 I/O GPIO1_A[0] / SPI_ CS2 SPI 主接口芯片选择2 71 I/O GPIO1_B[0] / SPI_ CS0 SPI 主接口芯片选择0 72 I/O GPIO1_B[1] / SPI_ CS1 SPI 主接口芯片选择1 73 I/O GPIO1_B[2] / SPI_ SCLK SPI 主接口串行时钟 74 I/O GPIO1_B[3] / SPI_ MISO SPI 主接口数据输入 75 I/O GPIO1_B[4] / SPI_ MOSI SPI 主接口数据输出 76 I/O GPIO1_B[30] / I2C_SCL I2C 时钟线 77 I/O GPIO1_B[31] / I2C_SDA I2C 数据线 78 VCC1 VDDCORE 内核电源 79 GND VSS 地 80 VCC0 VDDIO IO 电源 81 I/O GPIO1_B[28] / CAN0_RX CAN0数据输入 82 I/O GPIO1_B[29] / CAN0_TX CAN0数据输出 83 I/O GPIO1_B[5] / CAN0_OFF CAN0节点退出总线状态 84 I/O GPIO1_B[26] / UART0_RXD UART0数据输入 85 I/O GPIO1_B[27] / UART0_TXD UART0数据输出 86 I/O GPIO1_B[24] / CAN1_RX CAN1数据输入 87 NC 88 NC 89 I/O GPIO1_B[25] / CAN1_TX CAN1数据输出 90 I/O GPIO1_B[6] / CAN1_OFF CAN1节点退出总线状态 91 O TDO JTAG 数据输出 92 I TRST JTAG 复位信号 93 I TMS JTAG 测试模式选择 94 I TDI JTAG 数据输入 95 VCC1 VDDCORE 内核电源 96 GND VSS 地 97 VCC0 VDDIO IO 电源 98 I TCLK JTAG 时钟 99 I POR_BYPASS 复位屏蔽,需1K 下拉接地 100 I TESTMODE 需1K 下拉接地 101 I SOC_RST_B 芯片复位 102 I OSCCLK 芯片时钟输入 / / / / 5 CMC693PR144-L 芯片数据手册 管脚号 类型 管脚名称 默认复用功能 RTCRST RTC 复位,本芯片暂不支持,NC 即可 RTC_VDDCORE RTC 内核电源[1] RTCCLK RTC 时钟输入,本芯片暂不支持,NC 即可 103 I 104 VCC1 105 I 106 NC 107 GND VSS RTC 电源地 108 VCC0 RTC_VDDIO RTC_IO 电源[2] 109 NC 110 GND PLL_VSSIO PLL 电源地 111 VCC0 PLL_VDDCORE PLL 内核电源[1] 112 GND VSS 地 113 I/O GPIO0_A[0] / IRQ0 外部中断0 114 I/O GPIO0_A[1] / IRQ1 外部中断1 115 I/O GPIO1_B[8] / a-X-AXIS X 轴 A 路脉冲输入或 X 轴 PWMA 输出 116 I/O GPIO1_B[10] / a-Y-AXIS Y 轴 A 路脉冲输入或 Y 轴 PWMA 输出 117 I/O GPIO1_B[12] / a-Z-AXIS Z 轴 A 路脉冲输入或 Z 轴 PWMA 输出 118 I/O GPIO1_B[14] / a-U-AXIS U 轴 A 路脉冲输入或 U 轴 PWMA 输出 119 VCC1 VDDCORE 内核电源 120 GND VSS 地 121 VCC0 VDDIO IO 电源 122 I/O GPIO1_A[10] / a-V-AXIS V 轴 A 路脉冲输入或 V 轴 PWMA 输出 123 I/O GPIO1_A[12] / a-W-AXIS W 轴 A 路脉冲输入或 W 轴 PWMA 输出 124 I/O GPIO1_B[9] / b-X-AXIS X 轴 B 路脉冲输入或 X 轴 PWMB 输出 125 I/O GPIO1_B[11] / b-Y-AXIS Y 轴 B 路脉冲输入或 Y 轴 PWMB 输出 126 I/O GPIO1_B[13] / b-Z-AXIS Z 轴 B 路脉冲输入或 Z 轴 PWMB 输出 127 I/O GPIO1_B[15] / b-U-AXIS U 轴 B 路脉冲输入或 U 轴 PWMB 输出 128 I/O GPIO1_A[11] / b-V-AXIS V 轴 B 路脉冲输入或 V 轴 PWMB 输出 129 VCC1 VDDCORE 内核电源 130 GND VSS 地 131 VCC0 VDDIO IO 电源 132 I/O GPIO1_A[13] / b-W-AXIS W 轴 B 路脉冲输入或 W 轴 PWMB 输出 133 I/O GPIO0_B[1] / MRXD0[0] MAC0数据接收0 134 I/O GPIO0_B[2] / MRXD0[1] MAC0数据接收1 135 I/O GPIO0_B[3] / MRXDV0 MAC0数据接收使能 136 I/O GPIO0_B[0] / MCLK0 MAC0 RMII 时钟输入 137 VCC1 VDDCORE 内核电源 138 GND VSS 地 139 VCC0 VDDIO IO 电源 140 I/O GPIO0_B[4] / MDC0 MAC0数据管理时钟 141 I/O GPIO0_B[5] / MTXD0[0] MAC0数据发送0 142 I/O GPIO0_B[6] / MTXD0[1] MAC0数据发送1 143 I/O GPIO0_B[7] / MTXEN0 MAC0数据发送使能 144 I/O GPIO0_B[8] / MDATA0 MAC0管理数据 / / [3] / / [3] 注释:【1】RTC 内核电源、PLL 内核电源和芯片内核电源可共用一个 VDDCORE。 【2】RTC_IO 电源和芯片 IO 电源可共用一个 VDDIO。 【3】RTC 电源地、PLL 电源地、内核电源地和 IO 电源地可共用一个 VSS。 6 CMC693PR144-L 芯片数据手册 3 功能描述 3.1 系统时钟 芯片具有一个外部高速时钟(2~15MHz)输入接口,推荐典型值为 10MHz,需使用有 源晶振。 芯片内的 PLL 模块可将系统输入时钟进行倍频。PLL 上电后默认为 bypass 模式,即外 部时钟直接输入模式。上电后,PLL 复位时间至少需要 5us,稳定时间需要 100us。系统时 钟输入管脚如下表 3-1 所示: 表 3-1 系统时钟输入管脚 管脚名称 OSCCLK 类型 说明 I OSC 时钟输入,范围为2~15MHz,经 PLL 倍频后系 统时钟频率为10~400MHz 3.2 工作模式 芯片有 4 种工作模式,分别为运行模式、等待模式、休眠模式和停止模式。 运行模式,即系统复位之后进入的默认模式。当所有的外设都开启时,系统的功耗达 到最高。如果此时有外设处于空闲状态,可以通过软件关闭该外设的时钟信号,从而节省 一部分功耗。 等待模式,即芯片的小部分外设停止工作;休眠模式,即芯片的大部分外设停止工作。 系统的唤醒方式有多种可选,如复位、外部中断和内部唤醒计数器等。 停止模式,即几乎所有的模块都进入了睡眠,只有一些用于唤醒功能的模块还处于工 作状态。该模式下的系统功耗最低。系统可以通过复位、外部中断或者内部唤醒计数器这 些方式之一从停止模式中恢复。 4 种模式下,芯片的各内部模块的时钟状态详见下表 3-2: 表 3-2 各模式下的模块状态 模块名称 运行模式 等待模式 休眠模式 停止模式 管理单元 √ × × × 总线/时钟/复位管理 √ √ √ × FLASH 控制器/SRAM 控制器 √ √ √ × 中断控制 √ √ √ × 逻辑控制 M1 M1 M1 × 以太网 MAC0/MAC1 M1 M1 M1 × DMA 控制器 M1 M1 M1 × CAN0/CAN1 M1 M1 M1 × 脉冲输入输出 PIPO M1 M1 M1 × I2C M1 M1 M1 × SPI M1 M1 M1 × UART0/UART1 M1 M1 M1 × 7 CMC693PR144-L 芯片数据手册 模块名称 运行模式 等待模式 休眠模式 停止模式 EINT/GPIO M1 M2 M2 M2 定时器 M1 M1 M1 × 看门狗 M1 M1 M1 × 注释: √ : 正常操作 × : 没有时钟驱动 M1 : 可自由配置成有时钟/没有时钟 M2 : 总线内部时钟关闭,但是外部时钟仍工作 3.3 芯片复位 系统支持 5 种复位方式,分别为上电复位、软件复位、看门狗复位、外部复位和 JTAG 复位。复位管理特性详见下表 3-3: 表 3-3 复位管理特性 参数 描述 至少保持 60us 复位信号时间 上电复位 系统级复位 看门狗复位 外部复位 软件复位 模块级复位 测试模式复位 JTAG 复位 3.4 看门狗 WDT 看门狗从设定好的初始值开始,在每个工作时钟的上升沿进行减 1 操作,在计数值递 减为 0 的时候产生一个复位中断信号。看门狗需要周期性的进行喂狗操作,如果在设定时 间内没有喂狗,看门狗会因为超时而产生复位信号,该复位信号为系统复位信号。看门狗 特性详见下表 3-4: 表 3-4 看门狗特性 参数 描述 工作时钟 片内低速总线时钟 计数宽度 32bits 超时中断 可配置为一次超时后直接复位系统或两次超时后复 位系统 中断清除方式 2 种,读清中断寄存器或重启计数器 3.5 片内 FLASH 芯片片内自带 2M 容量的 FLASH,FLASH 特性详见下表 3-5: 表 3-5 片内 FLASH 特性 参数 总容量 扇区数量 扇区分页 扇区大小 描述 2M bytes 128 个 16 页 4K bytes,可进行半页和扇区 擦除和编程操作 8 CMC693PR144-L 芯片数据手册 每页大小 数据输入位宽 数据输出位宽 页模式时间 扇区模式时间 256 bytes 8 bits 8/16/32 bits 擦除时间 3ms,编程时间 2ms 擦除时间 3.3ms,编程时间 2.3ms 2uA 16MHz 大于 100,000 次 大于 20 年 标准静态电流 读频率 擦除次数 数据存储时间 3.6 通用定时器 芯片共有 4 个完全相同的,但分别独立编程的定时器。定时器在设定了预定值后,开 始进行自减操作,直到减至 0,则停止减数操作并发出中断信号。定时器特性详见下表 3-6: 表 3-6 通用定时器特性 参数 描述 独立的可编程定时器 4个 计数宽度 32bits 时钟信号 4 个,各定时器间相互独立 读写寄存器 4 组,各定时器间相互独立 定时器触发输出 可配置,装载计数值时一次,触发时一次 3.7 JTAG 芯片的 JTAG 功能专门用于芯片的 JTAG 测试工作,有专用的 JTAG 管脚,详见下表 3-7: 表 3-7 JTAG 管脚 管脚名称 属性 管脚号 说明 TCLK I 98 JTAG 时钟 TDI I 94 JTAG 数据输入 TMS I 93 JTAG 测试模式选择 TRST I 92 JTAG 复位信号 TDO O 91 JTAG 数据输出 3.8 通用输入输出 GPIO 芯片的通用输入输出端口 GPIO,采用 CMOS 三态输入/输出设计,上电默认状态为浮空 输入状态,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配置成输入、输出(0/1)或者高阻状态。芯片共有 84 个 GPIO 口,部分 GPIO 口具有默认复用功能,可参考表 2-1。GPIO 特性详见下表 3-8: 表 3-8 通用输入输出特性 参数 端口状态 数据寄存器 数据方向寄存器 外部中断源输入 描述 可配置为输入/输出/高阻 每个端口可独立配置 每个端口可独立配置 可配置成高电平有效、低电平有效、上升沿 触发和下降沿触发 4 种中断方式。 9 CMC693PR144-L 芯片数据手册 3.9 脉冲输入输出 PIPO 芯片的脉冲输入输出功能复用了部分 GPIO 管脚,芯片可通过该功能来测量输入脉冲信 号的长度、频率和个数,或者产生输出波形(PWM,嵌入死区时间的互补 PWM)。管脚详情 见下表 3-9: 表 3-9 脉冲输入输出管脚 管脚名称 类型 管脚号 说明 a-X-AXIS I/O 115 X 轴 A 路脉冲输入口或 X 轴 PWMA 输出口 b-X-AXIS I/O 124 X 轴 B 路脉冲输入口或 X 轴 PWMB 输出口 a-Y-AXIS I/O 116 Y 轴 A 路脉冲输入口或 Y 轴 PWMA 输出口 b-Y-AXIS I/O 125 Y 轴 B 路脉冲输入口或 Y 轴 PWMB 输出口 a-Z-AXIS I/O 117 Z 轴 A 路脉冲输入口或 Z 轴 PWMA 输出口 b-Z-AXIS I/O 126 Z 轴 B 路脉冲输入口或 Z 轴 PWMB 输出口 a-U-AXIS I/O 118 U 轴 A 路脉冲输入口或 U 轴 PWMA 输出口 b-U-AXIS I/O 127 U 轴 B 路脉冲输入口或 U 轴 PWMB 输出口 a-V-AXIS I/O 122 V 轴 A 路脉冲输入口或 V 轴 PWMA 输出口 b-V-AXIS I/O 128 V 轴 B 路脉冲输入口或 V 轴 PWMB 输出口 a-W-AXIS I/O 123 W 轴 A 路脉冲输入口或 W 轴 PWMA 输出口 b-W-AXIS I/O 132 W 轴 B 路脉冲输入口或 W 轴 PWMB 输出口 PIPO 功能主要由 4 个 16 位自动装载高级计数器构成。计数器主要特性详见下表 3-10: 表 3-10 脉冲输入输出/计数器特性 参数 向上自动装载计数器宽度 向下自动装载计数器宽度 向上/向下自动装载计数器宽度 可编程预分频器宽度 更新计数值 工作模式 描述 32bits 32bits 32bits 32bits,计数器时钟频率的分频系数为 1~ 65535 之间的任意数 允许 基本定时模式 输入捕获 (测量输入信号的脉冲宽度) 输入测量(测量输入信号的脉冲个数) PWM 生成(边缘或中间对齐模式) 单脉冲模式输出 正交编码器接口模式 3.10 通信接口 3.10.1 UART 串行通信 芯片带有 2 个串口,UART0 和 UART1,对应管脚描述详见下表 3-11: 表 3-11 串口通信管脚 类型 管脚号 UART0_RXD 管脚名称 I 84 UART0输入 UART0_TXD O 85 UART0输出 UART1_ RXD I 61 UART1输入 UART1_ TXD O 62 UART1输出 10 说明 CMC693PR144-L 芯片数据手册 串口通信支持 16C550 工业标准,可支持最快通信速率为 384Kbps,推荐的典型波特率 可选择 9600bps、19200bps、38400bps 或 115200bps。通信特性见下表 3-12: 表 3-12 串行通信特性 参数 描述 可编程,波特率 = 串行时钟频 波特率 率 / (16 * 分频系数) 全双工 支持 DMA 握手接口 有 3.10.2 I2C 通信 芯片有 1 路硬件 I2C 接口,管脚描述见下表 3-13: 表 3-13 I2C 管脚 管脚名称 类型 管脚号 说明 I2C_SCL I/O 76 I2C 时钟线 I2C_SDA I/O 77 I2C 数据线 I2C 通信支持标准的 I2C 总线接口协议,接口支持主机模式和从机模式,典型通信速 度为 100Kbps 或 400Kbps,通信特性详见下表 3-14: 表 3-14 I2C 通信特性 参数 主机模式 从机模式 串行接口 通信速度 时钟同步 多主模式 DMA 握手接口 描述 支持 支持 2线 100 Kbps(标准模式)和 400 Kbps(快速模式) 支持 支持 有 3.10.3 SPI 通信 芯片有两路 SPI 通信接口,管脚描述详见下表 3-15: 表 3-15 SPI 通信管脚 管脚名称 类型 管脚号 说明 SPI_ CS0 O 71 SPI 主接口芯片选择0,低电平有效 SPI_ CS1 O 72 SPI 主接口芯片选择1,低电平有效 SPI_ CS2 O 70 SPI 主接口芯片选择2,低电平有效 SPI_ SCLK O 73 SPI 主接口串行时钟 SPI_ MISO I 74 SPI 主接口数据输入 SPI_ MOSI O 75 SPI 主接口数据输出 SPIS_RXD I 63 SPI 从接口数据输入 SPIS_TXD O 64 SPI 从接口数据输出 SPIS_SCLK I 65 SPI 从接口串行时钟 SPIS_CS O 69 SPI 从接口芯片选择,低电平有效 11 CMC693PR144-L 芯片数据手册 SPI 通信遵循串行外设接口规范。芯片的两路通信接口,一路支持主机模式,具有三 个片选信号,最高传输速率为 12.5Mbps。另一路接口支持从机模式,具有一个片选信号, 最高传输速率为 12.5Mbps。通信特性详见下表 3-16: 表 3-16 SPI 通信特性 参数 描述 内部接收 FIFO 宽度为 16,深度为 34 内部发送 FIFO 宽度为 16,深度为 34 主机模式 支持 从机模式 支持 片选线 主机模式 3 路,从机模式 1 路 DMA 握手接口 有 3.10.4 CAN 通信 芯片有 2 路 CAN 通信接口,管脚描述详见下表 3-17: 表 3-17 CAN 管脚 管脚名称 类型 管脚号 说明 CAN0_TX O 82 CAN0 输出 CAN0_RX I 81 CAN0 输入 CAN0_OFF O O 83 89 节点退出总线状态 CAN1_TX CAN1_RX I 86 CAN1 输入 CAN1_OFF O 90 节点退出总线状态 CAN1 输出 CAN 通信遵循 ISO11898 规范,支持 CAN2.0B 通信协议的标准帧和数据帧传输,最高传 输速率为 1Mbps,通信特性详见下表 3-18: 表 3-18 CAN 通信特性 参数 描述 规范 ISO11898 通信协议 CAN2.0B 数据链路层传输位速率 10Kbps/20Kbps/50Kbps/125Kbps/250Kbps/500K bps/800Kbps/1Mbps 应用层协议传输速率 多种速率,最大 1Mbps FIFO 模块 64Bytes 3.10.5 以太网通信 MAC 芯片具有两个以太网 MAC 通信接口,MAC0 和 MAC1,管脚遵从 IEEE 802.3-2008 标准, 最高传输速率为 100Mbps。管脚描述详见下表 3-19: 表 3-19 MAC0 管脚 类型 管脚号 MRXD0[0] 管脚名称 I 133 MAC0数据接收 说明 MRXD0[1] I 134 MAC0数据接收 MRXDV0 I 135 MAC0数据接收使能 MCLK0 I 136 MAC0 RMII 时钟输入,50M MDC0 O 140 MAC0数据管理时钟,1.0~2.5MHz MTXD0[0] O 141 MAC0数据发送 12 CMC693PR144-L 芯片数据手册 类型 管脚号 MTXD0[1] 管脚名称 O 142 说明 MAC0数据发送 MTXEN0 O 143 MAC0数据发送使能 MDATA0 IO 144 MAC0管理数据 MRXD1[0] I 1 MAC1数据接收 MRXD1[1] I 2 MAC1数据接收 MRXDV1 I 3 MAC1数据接收使能 MCLK1 I 4 MAC1 RMII 时钟输入,50M MDC1 O 8 MAC1数据管理时钟,1.0~2.5MHz MTXD1[0] O 9 MAC1数据发送 MTXD1[1] O 10 MAC1数据发送 MTXEN1 O 11 MAC1数据发送使能 MDATA1 IO 12 MAC1管理数据 3.11 逻辑控制 逻辑控制主要实现对基于 IEC61131-3 的逻辑控制任务的调度和逻辑控制程序(如 LD、 IL、ST 等)的执行处理。逻辑控制特性详见下表 3-20: 表 3-20 逻辑控制特性 参数 描述 指令执行速度 0.8us (35M 主频) 数据类型 布尔型,整型,单精度浮点型 数据宽度 1/8/16/32bits 内部指令缓存 1KBytes 支持语言 LD 梯形图,IL 语言,ST 语言,FBD 功能块图,SFC 顺序功能图 实时监控 4 状态值,错误类型 电气特性 4.1 引脚电气特性 芯片的管脚典型特性如下表 4-1 所示: 表 4-1 芯片管脚电气特性(-40~85℃) 参数项 参数值(参考地 VSS) 描述 最小值 VDDIO VDDCORE 典型值 最大值 I/O 供电 2.97V 3.3V 3.63V 内核供电 1.08V 1.2V 1.32V Vih 输入高电平 2.0V VDDIO+0.3V Vil 输入低电平 -0.3V 0.8V Voh 输出高电平 2.4V VoL 输出低电平 Ioh 高电平输出电流@Voh=2.4V 9.8mA 35.1mA IoL 低电平输出电流 8.4mA 16.3mA IL 输入漏电流 ±1uA Ioz 三态输出漏电流 ±1uA 0.4V 13 CMC693PR144-L 芯片数据手册 4.2 供电电路 芯片需采用 1.2V 和 3.3V 两种外部电源供电。VDDCORE 采用 1.2V 电源为芯片的内核供 电;VDDIO 采用 3.3V 电源为芯片的 I/O 供电。推荐每个电源引脚旁至少放置一颗 100nF 退 偶电容,并在电路板上将此电容尽量靠近引脚放置。如下图 4-1 中图 a 部分所示为 VDDIO 电源,图 b 部分所示为 VDDCORE 部分电源。 图 4-1 引脚电源 4.3 复位电路 芯片复位功能低电平有效,可采用典型的 RC 复位电路,推荐的典型值为 10K 电阻搭配 1uF 电容,保证复位时间不少于 10mS,可根据实际外围电路适当延长复位时间,也可以根 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复位电路。RTC 复位电路也可参考此电路设计。典型 RC 复位电路如下 图所示: 图 4-2 RC 复位电路 4.4 晶振电路 芯片的系统时钟可选择 2~15MHz,典型推荐值为 10MHz,需使用有源晶振。典型推荐 电路如下图所示。其中 CL 推荐典型值 15pF,用户需根据实际使用的晶振参数做相应调整, 时钟信号线上可选择串接 50~300Ω左右阻值的电阻,能够有效抑制时钟信号的过冲现象, 此电阻值需用户根据实际的时钟信号做适当的调整。在电路板上需将 CL 电容尽量靠近晶振 的引脚放置。 14 CMC693PR144-L 芯片数据手册 图 4-3 晶振电路 15 CMC693PR144-L 芯片数据手册 5 物理尺寸 芯片采用 LQFP(Low-profile Quad Flat Package)薄型四方扁平式封装,本体尺寸 为 20×20×1.4mm,管脚间距为 0.5mm,其它参数详见下图 5-1。 图 5-1 物理尺寸图 16 CMC693PR144-L 芯片数据手册 6 资料版本说明 表 6-1 版本升级更改一览表 版本号 起草人 发布日期 更新点 V1.0 Lizongchun 2022-02-23 第一版 17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丽园北路 1350 号众创空间 2 号楼 5 楼 WEB:www.nz-ic.com ZIP:315000 TEL:0574-87288895 Email:support@nz-ic.com 微信公众号:中控微电子
CMC693PR144-L 价格&库存

很抱歉,暂时无法提供与“CMC693PR144-L”相匹配的价格&库存,您可以联系我们找货

免费人工找货